|
滚动频道首页 > 媒体新闻滚动_搜狐资讯
不堪回首的切尔诺贝利(图)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1年03月19日05:1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正当日本极力阻止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堆芯熔毁之际,同样背负核创伤的乌克兰人正在准备纪念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发电厂意外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核爆炸发生25周年。
时至今日,任何一个超过35岁的乌克兰人都能清楚地告诉你,25年前的那个春天,听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爆炸灾难事故时他在哪里。
事故36小时后才撤离
25年过去了,那场灾难留下的地理伤痕如此清晰:核电站30公里半径开外圆形地带无人居住。
经济伤痕如此长久:清理地区核污染耗费数以十亿计的美元;眼下又要筹集近4亿美元资金,乌克兰方面说需要在损坏的反应堆之上建造一个更加耐用的安全罩。
同样难以抹去的还有心理的伤痕,尽管表面上更难以看出来恐惧以及挥之不去的猜疑政府以及科学机构不断发布着安全保证报告,但人们可能仍在死于辐射连锁效应。
44岁的公务员洛巴诺娃当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当天正准备在普里皮亚季镇结婚,当时已经猜测所有仪式活动都会被取消。“我以为战争爆发了,”她回忆说,“但当地政府告诉我们所有计划好的仪式继续进行。”当时,所有人都不允许离开这个专门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而建造的城镇,直到官方在事故发生36小时后正式宣布撤离计划。
25美元的核辐射补偿
36小时前,事故发生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今的世人只能在乌克兰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里找到答案那里悬挂着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奋勇灭火的消防员肖像。
维克托·比尔贡就是其中一员,那年4月26日凌晨作为第一批抵达现场的消防队员,比尔贡和战友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投入了扑救。到达现场仅仅几秒,比尔贡就感到伽马射线带来的强烈反应每30秒一次的间歇性呕吐、眩晕无力直至不能站立。
在参与事故现场灭火和清理工作的人中,和比尔贡一样被官方确认罹患急性放射病的一共有134人,当年就有28人因此死亡,其中包括至少6名消防队员。
比尔贡虽然活着却成了“辐射人”,20年来,他每半年就得接受一次身体检查,还经常受到剧烈头痛、头晕、痉挛等病痛的折磨。
数十万当地居民在事故发生36小时后被紧急疏散,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动员起来到核电站去清除事故残骸,每个士兵轮岗工作30到40秒,为此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个证书和100卢布,大约相当于今天25美元这就是一个人受到致命的核辐射所得到的全部补偿。
那些几乎是“赤手空拳”进行抢救的“英雄”超过60万人,但现在他们大都被遗忘。
在莫斯科的明基斯克公墓,为所有在此次事故中牺牲的人竖立了“无名纪念碑”,碑身下数米深埋着28口铅制棺材,上面用水泥板封顶。他们被统一埋葬在这里,这片“隔绝的土地”,因为他们的尸体本身也具放射性。他们经过数天折磨后死亡,濒死状态极为恐怖。第一批被掩埋者来自苏联各国,部分是机构人员,但大部分是志愿者。
受危害的远不止他们,在事故发生后10天的时间里,核反应堆泄漏出的大量锶、铯、钚等放射性物质飘到当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最远飘浮到了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爱尔兰。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的20多年中,对于因核辐射死亡的人数和其他受害者人数,一直没有统一说法。“没有人知道还有多少人将因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而死去。”法新社曾经援引“绿色和平”组织原子能专家托马斯·布鲁尔的话说。
事故后又运行了14年
视线回到事故的中心,普里皮亚季镇这个当年作为苏联时代的模范“原子封闭城镇”曾经前途无量,居民约5万人。但在25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是座鬼城,鲜有人迹,寂静得让人害怕。
受核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所谓的“隔离地带”,是围绕着核电站一周的半径为30公里的圆形区域。灾难发生后不久,“隔离地带”内的数座村庄以及一整片松树林很快便被销毁以及掩埋。
当年建造在“隔离地带”中心的一家商店,如今只剩下满屋的瓦砾以及破烂的家具,1986年那场事故后,常年发生在这一带的劫掠事件将商品劫走也同步将许多危险物质散播到了整个乌克兰以及更远的地方是的,是核危险放射物质。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事故,促使前苏联社会主义联盟内国家关闭了所有同一型号的核反应堆,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却一直运行到2000年,在欧盟向基辅方面承诺提供援助之后,乌克兰才同意将其彻底关闭。
25年后仍严重依赖核能
眼下,乌克兰计划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即“石棺”外加装拱形钢结构。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4号反应堆随后被钢筋混凝土密封,得名“石棺”。“石棺”过去十几年不断出现裂缝,乌克兰希望“钢外套”能完全覆盖“石棺”,防止再次发生核泄漏。
这一新项目是为未来百年而建,但乌克兰政府高级官员16日说,核电站“钢外套”的工程今年将耗资1.25亿美元,政府财政拨款只有一半。负责这项工程的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官员弗拉基米尔·霍洛沙说,尽管缺乏资金,“新安全密封罩”项目施工仍在继续。俄罗斯新闻社报道,这项工程预计耗资2.55亿欧元 (约合3.55亿美元),完工后,乌克兰计划在“钢外套”内拆除“石棺”和反应堆、处理残余乏燃料。
一切似乎平静了,但是在被问及人们何时才能在这一地区安顿下来并种植庄稼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负责人的回答是:“至少2万年。”
一个更遥远的数据是,英国《泰晤士报》2006年援引专家的话说,虽然发生泄漏事故的反应堆核原料已经处于封存状态,但它的放射危险性将持续10万年。
尽管遭遇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大规模的摧残,但不论是乌克兰还是白俄罗斯今天仍然严重依赖核能,尚未开发碳氢化合物作为能源来源。在未来数月内,两国均计划从俄罗斯贷款数亿美元用以资助新反应堆的建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已经忘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0公里之外的基辅当地居民仍然会告诉你自 1986年春天之后,他们再没有听到过鸟叫,而站立在基辅街道两旁令人赏心悦目的栗树,树枝上的叶片自那场灾难以后,枯萎的时间便提前了一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