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晚间,京东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据估算,京东CEO刘强东身价超过60亿美元,他已成为新一代商业偶像。了解刘强东的人生经历后,大家会觉得有个比喻,刘强东如同壁虎,懂得舍弃,从而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一方面,刘强东以“二愣硬”著称,被视为“要速度规模不要命”的草莽之徒;另一方面,他又拥有直率、诚信、谨慎、保守的公众形象,一次次赌对了市场。
就像歌里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刘强东的成功并不简单,数次割舍实现了层层蜕变,“舍得”一词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一次舍弃——不做白领去摆摊
1996年,刘强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在Japanlife工作了两年。1998年,他果断辞职,手拿1.2万块创业,在中关村租下了一张低价柜台,卖光碟等消费电子品,柜名取名“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但是从刘强东女友的父母、他自己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去中关村摆摊都是件丢脸的事情——人大学生摆小摊(反之有面子的事情是出国留学、公务员、外企白领),这在90年代,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新闻了。
第二次舍弃——抛开传统销售理念,寻求独特卖点
刘东强的第一桶金体现出一个生意人的钻营,比如在中关村海沙市场的二楼(为了租金便宜)租了一个3.2平米的柜台,然后在楼下做了个红布条加发传单实现导流;比如把多款刻录机样品放在其他店主的柜台上,“两分钟送到”来扩大自己的代销渠道;比如利用自己软件开发经验(EPR管理软件)较早实现进销存的管理……
为期1年的短暂盈利后,1999年硬件利润开始迅速下滑,刘强东没有像众多中关村店主一样选择寻找其他高毛利的产品再卖,而是开始在服务上寻求差异化:买刻录机,送傻瓜式多媒体系统;买刻录机送15天服务;承诺不卖假货,承诺维修退货等等。他在危机中没有从卖产品一到卖产品二(在大多数的生意人眼里这个路径最短),而是努力寻求在服务、软件上的不同。
第三次割舍——不做分销商做零售门店
2001年,京东虽有6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但毛利只有300万,光盘刻录机每台只赚10元钱(对比1998年前利润1000元),摆在刘强东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做神州数码一类的分销商,另外一条是做国美一类的零售卖场。
而当时京东已经代理了若干品牌,也做惯了大客户的B2B分销生意。按常理,京东加强企业直销能力,拓宽合作伙伴代理渠道,扩大总代理品类是最自然地选择。但经过反复论证,刘强东认为分销商在流通环节的前景不如手握最终客户的零售环节。于是2001年刘强东在苏州街银丰大厦开了第一家零售门店——当时,店员只有两名。
凭借细节管理加之市场需求的旺盛,东哥在2002年、2003年把店铺开到了12家,并成为maxell、TDK、威宝、三菱等多家品牌的全国最大的光磁产品零售商。
第四次割舍——关闭零售店面做电子商务
2003年,京东商城的IT连锁店已经发展到10多家,但最后由于“非典”的到来而被迫全部关闭。之后通过一年的时间开始尝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经营产品。2004年1月开始,刘强东带领公司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继而发展为京东商城。
2005年,刘强东下定决心关闭线下的全部零售店面——虽然当时线下收入占到公司销售额的90%,利润的95%——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成就了如今的京东商城。
第五次割舍——抛弃第三方物流,创建自己的物流队伍
2006年京东销售额已经达到6000万元,但毛利率很低。在刘强东谈融资拿到今日资本投资的1000万美元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自己的物流团队。
虽然很多人认为物流是较为低端的生意,但刘强东认为:自建物流一来可以降低投诉率,二来可以满足京东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来可以利用移动POS来快速回笼资金。
2007年8月,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自建配送队伍,选择了农民工的活,放弃了所谓的集成物流、云物流的想法,大幅提升了消费体验。
第六次割舍——舍弃垂直电商模式,打造全面网购平台
2008-2009年,面对马云淘宝网的竞争,刘强东提出了大百货的新定位。当时今日资本是不支持这个战略的,因为他们认为“3C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担心扩展百货业将使得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再突出且牵扯精力。
最终,刘强东说服了投资者,在2008年10月开始京东日用百货上线,自此确定了“网上沃尔玛”的雏形。没有选择3C稳打稳扎的垂直电商之路,而是挑战全面的网络购物平台新定位。
第七次割舍——放弃整合物流资源,做云物流平台
2010-2012三年,京东与当当、天猫、苏宁、国美、亚马逊中国进行了电商大战,刘强东先后得到了DST、老虎基金等PE的投资,他将夯实物流平台基础作为重点工作,先后多次投入巨资打造“亚洲一号”仓储总部。
Amazon在美国只有仓储,没有物流配送队伍,而京东不光有仓储也有配送。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建立了一级物流中心,在全国建立了超过170个配送站,京东自营配送已经覆盖70%以上的订单。
刘强东坚持了最笨的自建物流的方法累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大谈云物流、开放物流的阿里巴巴反倒失去了先机。
看完刘强东的经历也许你认为又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7次割舍或许中国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复制同样的路,这也正说明刘强东是个内心强大、杀伐果断的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太多理由说服自己安于现状最好,或者叫一方面图生存,一方面求发展,鲜有企业家能够像刘强东这样有魄力,做得如此霸气与绝对。
在职场中,有人有“狼性”,有人则擅长以柔克刚,其实,各种表现形式只是手段,最关键的还是要懂得自己要什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场发展方式。只有在职场中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我,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不人云亦云,懂得取舍,才会不断取得突破,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
|